上证股价指数
上证股价指数最初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根
据上海股市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外股价指标∞的生成方法编制而成.
上证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1991年7月15日开始公布.
上证股价指数以上海股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对象,计算公式如下:
股票指数=(当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由于采取全部股票进行计算,因此,上证指数可以较为贴切地反映上海股价
的变化情况.
深圳股ζ 价指数
深圳股价指数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它以1991年4月3日为基期,以在深圳
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部股票为计算对象,用每日各种股票的收盘价分别乘以
其发行量后求和得到的市价总值,除以基期市价总值后乘以100求得.是反映深
圳股价变动的有效统计数字.
新股从上市山东第二天开始列入计算对象.当某一股票暂停买卖时,便将其
剔除于计算之外.当某股票的数量与结构发@生变化时,则以变动之日为新基期数
计算,并用“连锁”方法将计算得到的指数追溯到原有基期,以保持指数的连续
性.“连锁”追溯计算公式如下:
当日即时指数=上○日收市指数×(当日即时总市值÷上日收市总市值)
式中,当日即时总市值为各成分股市值与该股发行股数乘积的总和;上日收市总
市值是根据上日成分股的股本或成分股的变动作调整后计算的总市值.
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ξ 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由于股票价⊙格起伏无常,
计算股票指数,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计算股票指数时,往往把股票指数和股价平均数分开计算。按定义,股票指数即股价平均数。但从两者对股市的实际作用而言,股价平均数是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术平均数表示。人们通过对不同的时期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认识多种股票价格变动水平。而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的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通过股票指数,人们可以了解︼计算期的股价比基期的股价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于股票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就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说,股票指数比股价平均数能更为精确地衡量股价的变动。
1. 股价平均数的计算
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①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1)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价平均数=(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虽然计算较简便,但它有两个▅缺点:一是它未考虑各种样本股票的权数№, 从而不能区分重要性ξ 不同的样本股票对股价平均数的不同影响。二是当样本股票发生股票分割派发红股、增资等情况时,股价平均数会产生断层而失去连续性,使时间序列前后的比较发生困难。例如,上述D股票发生以1股分割为3股时,股价势必从30元下调为10元, 这时平均数就不是按上面计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这就是说,由于D股分割技术上的变化,导致股价平卐均数从20元下跌为15元(这还未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显然不符合平均数作为反映股价变动指标的要求。
2 股票指数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有两※种:
一是除数修正法,又称道式修正法。 这是美国道琼斯在1928年创造的一种计算股价平均数的方法。该法的核〒心是求出一个常数除数,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资、发放红股等因素造成股价平均数的变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具体作法是以新股价总额除以旧股价平均数,求出新的除数,再以计算期的股价总↑额除以新除数,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数。即:
新除数=变动后的新股价总额/旧的股价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报告期股价总额/新除数
在前面的例子除数是4,经调整后的新的除数应是:
新的除数=(10+16+24+10)/20=3,将新的除数代入下列式中,则: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数与未分割时计算的一样,股价水平卐也不会因股票分割而变动。
二是股价修正ξ法。股价修正法就是将股票分割等,变动后的股价还原为变动前的股价,使股价平均数不会因此变动。美国《纽约时报》编制的500 种股价平均数就采用」股价修正法来计算股价平均数。
(3)加权股价平均数
加权股价平均数是根据各种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平均数,其权数(Q) 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总市值、股票发行量等。
2.股票指数的计算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定的基期价格相ζ 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指数。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对法,二是综合法,三是加权法。
(1)相对法
相对法又称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各样∏本股票指数。再加总求总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指数=n个样本股票指数之和/n
(2)综合法
综合法是先将样本股票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分别加总,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数。即:
股票指数=报告期股价之和/基期股价之和
代入数字得:
股价指数=(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报告期的股价比基期上升了36.8%。
从平均法和综合▲法计算股票指数来看,两者都未考虑到由各种采样股票的发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对整个股市股价的影响不一样等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指数亦不够准确。为使股票指数计算精确,则需要加◣入权数,这个权数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发行量。
(3)加权法
加权股票指数是根据各期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加权,其权数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发行量等。按时间划分,权数可以是基期权数,也可以是报告期权数。以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拉斯拜尔指数;以报告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派许指数。
1.上证股票指数系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2.深圳综合股票指数系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1年4月3日为基期。该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与上证指数相同,其样本为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权数为股票的总股本。由于以所有挂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代表性非常广泛,且它与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发布,它是〖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深圳股市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在前些年,由于深圳证交所的股票交投不如上海证交所那么活跃,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已改变了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成分股指数,其中只有40 只股票入选并于1995年5月开始发布。
现深圳证券交易所并存着两个股票指数,一个是老指数◇深圳综合指数,一个是现在的成分股指数,但从最近一年〒多的运行势态来看,两个指数间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
三、沪深统一300指数(可能中标股指标的指数)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研究和论⌒ 证,上海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筹备组对首只股指的标的指数、合约大小等有了比较统一的意见,沪深统一300指数很可能成为第一个股指品种的标的指数。
早在2001年底,上证所和深交所就已初步完成统一300的设计工作。2002年起,该指数开始在上证所内部运行,并于去年4月8日正式上市。该指数有着较长的运行时间,具有"交易指数"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是两家交易所合作☆的产物,是第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A股统一指数,能较好反映市场运行状况,因此受到监管层青睐,从而成为股指的首选▽标的。
就是从指数发布那天开始设定一个数值作为指数的初始数字
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Ψ 等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其中,调整市值=Σ(股价×调整股本数)。
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
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计算股价平均数或指数时经常考虑以下三点:
(1)样本股票必须具有典型性、普通性,为此,选择样本对应综合考虑其行业分布、市场♂影响力、股票等级、适当数量等因素。
(2)计算方法应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对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数或◥平均数有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和手段。计算依据的口径必须统一,一般均以收盘价为计算依据,但随着计算频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时价格甚至更短的时间价格计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海证券综合指数
价格指数按其所包括范围的不同分为:①个体指数,反映某一种商品价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②类指数,即分类商品价格指数,反▂映某一类商品价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③总指数,反映全部商品价格总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
价格指数按其计算时所采◤用基准期的差别,可以分为环比价格指数(以上一期为基期)、年距环比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基期)和定基价格指数(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
中国的价格指数按商品类别区分,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等;按商品的流通环节和流通渠道区分,有批发价格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国营商业牌价指数∩、议价商品价格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以及包括牌价、超购加价、议价和市价的各种价格总指数;按城乡的差别区分,有城市价格指数和农村价格指数。
借助基础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可使用批发市电子结算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应用,形成从传统的批发市场网络升华到现代信息网络,上报数据上◥百万条,来自市场统一结算数据,真实可靠,先进的№数据模型,科学的决策依据,相关指数发布时间已超一年以上,正常生成价格指数、价格差异指数、价格空间指数。
价格指数常用数:
1、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的相对数,通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民消费价格指数综合计算得出。
2、商品零售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它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到居民的购买力和市场供需的平衡。零售价格指数只反映零售商品的价格变动,不包括服务价格。
3、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品及项目的价格的变动。该指数可以反映固定资产投资中涉及的各类投资品和收费项目价格⌒ 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消除按现价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中的价格变动因素,能够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
4、股票
股票价格指数,反映的是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交易价格的变动。世界各国的主要证券交易所都有自己的股票价格指数。
5、电子市场
电子市场价格指数,可以及时反应电子专业市场电∮子产品(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手机、数码产品和IT产品四大类)价格变化情况,综合反应电子信息产品价格状态√和发展趋势,将为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子市场的运行状态,为进行电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电子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市场信息,为市场交易、生产厂※家制定价格策略、买家制定采购预算提供参考,生产适销对路产品,选择经营产品和进货时机,保持合理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为提高市场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创造条件。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概述
[编辑本段]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ξ数的调查范围和内容
[编辑本段]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查范围和内容是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既包括居民从商店、工厂、集市所购买商品的价格,也包括从餐饮行业购买商品的价格。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
[编辑本段]
该指数以实际调查的综合平均ㄨ单价和根据住户调查有关资料确定的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公式计算 。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如何编制的
[编辑本段]
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需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确定编制指数的商品,选择代表规格品。
第二、采集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包括▓基期价格和报告期价格)。
第三、确定编制指数的权数。
第四、汇♂总计算物价指数。
首先,要确定编制指数的商品。按照国家现行的《价格◥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必须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必报商品和服务项目目录填报,同时为反映地区消费的特点,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再适当增加一些调查品种。以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全国统一规定的必报商品和服务项目共计325种,还可根据本市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在征求了有关专业部门意见基础上,增加若干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这些商品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ぷ通迅、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服务项目等八大类和43个小类。
由于确定的调查商品是一个商品集合,而且规格、等级、产地、牌号各异,在编制物价指数过程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价格都采集到,必须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在众多的规格等级牌号中,选出在本市最有代表性的代表品,以此代表该商品█集团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同时,对规格等级比较复杂的商品还要选择1—2种与代表规格品〗质量相近似的规格品进行调查,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补充或替换。
其次,采集代表规格品的价格。物价调查统计人员按规定时》间对已确定的商店、市场的商品价格进行调查、登记。各种商品的采价次数是根据该商品价格变动的特点而定的,如鲜活商品价格变动较为频繁、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规定每月采价6次;干菜、干果、烟、酒、茶等放开商品,每月采价3次;日用消费品、服务行业收费ㄨ等价格相对稳定,每月采价1次。为真实反映居民←实际支付的消费价格,在采价⌒ 时一般不受挂牌价格的限制,而采集居民在商店或农贸市场实际成交的价格。
第三、确定编制指数所需的权数。权数是反映不同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在总指数形成中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的统计指标。根据国家现行的《价格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类权数和大部↑分商品、服务项目的权数,是根据市区居民家庭支出情况调查中居民上一年的实际消费构成计算而成;部分在调查中不编码汇总计算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权数, 则是根据典型调查资料推算。权数每年确定一次,但对季节影响较大的鲜菜、鲜果的具体品种权数,则根据居民当月的实际消费构成每月计算一次。按照国家ω规定,各地每年确定权数后,均须报国家审定后方可使用,一经审定,当年不得更改。
第四、汇总计算物价指♀数。首先,将调查人员在不同调查商店或农贸市场采集到的价格资料,录入到计算机中,计算出每种商品的综合平均价格。其计算方法主要是:①每次调查的同一商品或服务项目的平均价格由同时调查的几个调查点的价格进行简单平均计算。②各种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月平均价格用月内各次调查的价格按简单平均计算。③调价项目的平均价格按计☆算期内商品调前调后的□ 销售天数加权平均计算。其次,依照国家的调查方案规定, 根据各调查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价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公式汇总计算出物价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编辑本段]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一致的原因: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两种不同领域的价格指数,而且它们的编制目的是不相同的。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属于消费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它可以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各级掌握居民消费状况,研究和制定居民消费价格政策、工资政策以及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属于流通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市场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个相对数,据此掌握零↘售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为各级制定经济政策】,研究市场流通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者都依据商品零售价格编制, 而且都包括生活消费品部分, 有着密切联系, 但也有明显区别。
⑴含义不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从卖方角度观察商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卖者的影▼响;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是从买方角度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收费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购买者)生活的影响。
⑵统计㊣ 口径不同。
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范围是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它既包括商品,如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等, 也包括非商品与服务,如学杂费、保育费等。但不包括居民一般不消费而主要供集团消费的商品,如办公用㊣品、轿车等。商品零售价格只反映商品,包括居民消费和集团消费,而不反映非商品与█服务价格。商品按用途分为14大类,即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和机电产品。
⑶权数来源不同。
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来源于居民用于各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消费支出额以及各种商品、服务项目的实际消费支出额的构成比重,根据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计算。编制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权数来源于各类消费品零售额和各种消费品零售额的构成比重,主要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资料计算。前者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构成〓作为权数, 后者则以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作为权数。如食品类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的权数约35%,而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约为49%。
⑷用途不同。前者主要用于说明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分析供求关系, 核算商业经济效益和经济规模;而后者则主要是用于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分析货币购买力之强弱, 是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⑸重要性不同。一般说来, 前者弱于后者。后者也称消费者价格指数, 是世界各国和居民都很关注的价格指数, 夜实行工资指数化国家中表现尤为突出, 所以, 在各国的价格统计中都有。而前者在多数国家的价格统计中都只是一项派生指标, 基本上是在后者基础上派生的。